
中新网扬州12月4日电 (记者 崔佳明)《扬州通史》出版座谈会4日在江苏扬州举行。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长金在出版座谈会上表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究历史是为了存史资政、经世致用,总结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服务当代、启迪未来。”
12月4日,《扬州通史》出版座谈会在江苏扬州举行。崔佳明 摄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通史式城市,扬州历经了汉代的兴盛、唐代的鼎盛和清代的繁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张长金说,“《扬州通史》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扬州城市历史的严谨规范的学术著作,上起新石器时代高邮龙虬庄遗址,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跨越七千余年,全方位展现了扬州历代地理变迁、政治演进、建置沿革、城池兴废、军事斗争、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面貌,总结了扬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并探求历代治乱兴衰的原因所在,对于保存城市记忆,延续名城文脉,彰显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对于推动扬州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书香扬州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扬州历来重视学术文化的研究,隋唐“文选学”、宋初二徐“说文学”、清代“扬州学派”“扬州八怪”等,成果显著,影响深远。座谈会上,《扬州通史》编纂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以文化而言,从古到今,从官到民,扬州士农工商各阶层对文化都有着特殊的敬畏与爱好;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各个领域、各个门类多能自成一派,独树一帜,都有在全国堪称一流的代表人物,有些技艺“扬州工”成为公认的标识。更重要的是,两汉、隋唐、清代在扬州周边地区客观存在着一个以河、漕、盐、学为纽带的扬州文化圈。
《扬州通史》是扬州市委市政府主持推动的大型学术研究工程,由扬州市委宣传部委托扬州大学组织编写,于2017年启动编撰,至2023年11月正式面世。《扬州通史》已获选国家“十四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全书分为六卷八册,共计四百余万字。(完)
景色壮美、资源丰富、能源发展势头好、新能源产业集聚、营商环境优良......“我们诚挚邀请四方宾朋、业界翘楚参观考察、洽谈合作、投资兴业,共同分享内蒙古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产业的成长发展机会,为走好低碳发展之路作出贡献。”12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占军在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上递出了内蒙古的五张名片,发出内蒙古之邀。

据悉,当日举办的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系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分论坛之一。
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是嘱托,更是内蒙古奋力前行的方向。张占军在致辞中介绍内蒙古能源发展势头好:一是全力推进能源供应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电力总装机、外送电量、新能源发电量、风电装机规模、外送煤炭、外送电能力等指标保持全国第一,保障了区外25个省区市的能源供给。二是内蒙古正凭借“无限风光”,紧抓快干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制氢一体化等市场化并网新能源场景应用全面开展。同时,内蒙古坚持以数字科学引导能源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研发推出了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四只指数,为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和新能源发展提供参考工具。
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据张占军介绍,内蒙古新能源产业集聚,正全力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维,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一手抓装备制造业发展,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绿电招商,大力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了新能源全产业链由弱到强的突破。
除了能源“牌”,张占军还介绍了景色壮美、资源丰富、营商优良的内蒙古。

内蒙古资源丰富,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33种,有超100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十位,其中有近50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列。

关于营商环境,内蒙古连续3年“开年第一会”皆为营商环境大会,先后出台施行181条政策措施,持续做优营商环境,培育发展新动能。
据悉,当天论坛上还发布了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系列指数2023年度最新成果。 【编辑:刘阳禾】